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西安财经大学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
编委会主任 赵敏娟
编委会副主任 李佼瑞 赵彦云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邮编 710061
微信公众号

数字出版平台
网站访问量
基于好坏波动率的时变高阶矩双成分RGARCH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郭宝才;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高阶矩(偏度和峰度)包含了资产收益率的有效信息,可以更好地刻画极端事件的发生,且好坏波动率会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测产生非对称影响。因此,在双成分Realized-GARCH(RGARCH)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时变高阶矩,并在短期方程中引入好坏波动率,提出基于好坏波动率的时变高阶矩双成分RGARCH(双成分RGARCH-RS-SK)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高阶矩信息,能够更全面地捕捉资产收益率的尖峰厚尾和好坏波动率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将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深证综指,实证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1)所提模型能更全面地刻画波动率存在的非对称性、高阶矩的时变性和“偏态、尖峰厚尾”等特征,拥有出色的拟合和预测效果;(2)依据模型所得VaR是良好的分位数估计,且VaR和ES预测值均通过了统计有效性和损失函数两方面的检验,能更灵活地测度市场风险。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将时变高阶矩、好坏波动率和双成分结构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波动率和风险值,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和风险管理。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
李慧云;刘倩颖;罗峥汉;郑鸿锐;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化协同水平,分析其特征事实与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上升,制度维度的协同最优,效能维度次之,行动维度最差;数字化、绿色化水平都领先的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比单方面领先的企业更高;大规模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二,各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波动上升;高科技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高科技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重污染行业。第三,各省份企业双化协同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其中高—高集聚区以东部省份为主,低—低集聚区以西部与东北地区省份为主;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高且差异最小,成渝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低且差异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双化协同水平的演变规律,也为测度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
平卫英;石华安;罗良清;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是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基石。以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完全模糊相对方法测算企业绿色转型水平,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存在显著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呈现出持久的长期趋势。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转型效应、资源效应和信号效应的形式加速企业绿色转型。具体而言,政策通过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绿色转型提供新动能;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绿色转型奠定稳定资金基础;通过提高外部市场的融入程度,倒逼企业提升绿色转型的自主意愿,但各中介效应呈现差异的时序动态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应在环境规制高和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以及成熟型企业和具有技术背景型企业更为凸显。特别地,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异质性效应处理检验、工具变量法、排除小样本估计偏差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与内生性讨论。在资源环境约束与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本研究对寻找切实可行的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客观评价中国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研发要素流动与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程广斌;栗靖茹;吴家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有效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效率,而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研发人员流动在两者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研发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反之;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注重绿色创新资源禀赋,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
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与发展障碍研究
徐浩;冯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优化新质生产力发育的生态环境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提。首先,立足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从创新价值链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发育的生态环境要素,然后从组织竞争、要素投入、开发产出、市场环境、政策激励等5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接着以中国30个省份2013 2022年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空间莫兰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与发展障碍。结果表明:中国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东北部逐年下滑;2022年广东、江苏、浙江排名前三,青海年均增长率为4.496%,发展最快;八大经济区差异显著,呈现相对趋同、绝对趋异发展态势,大西北经济区优化最快;南方显著优于北方,南北呈现相对和绝对双趋异发展态势;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性,北京、湖南、江西等省份出现空间集聚特征跃迁。制约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优化的主要障碍因素,从2013年的基础设施不足等转向2022年的人才投入不足等因素。人才投入等成为制约东中西部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行政环境等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区域和省份障碍因素差异显著,需要因地制宜予以突破。基于研究结论,应从优化人才生态、完善政策生态、改善市场生态等方面因地制宜优化生态环境,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稳就业
胡蕾;巫强;蒋真儿;随着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能否沿着供应链溢出值得深究。采用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供应商数字化转型对客户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商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扩大客户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机制分析表明,供应商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改善客户企业的资金状况、扩大客户企业的生产规模与提高客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条路径,来增加其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中供应商数字化转型对客户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当客户企业常规任务强度越高、超额雇员率越高时,该扩大作用会有所减弱,而这种作用在劳动密集型的客户企业中更显著。在供应商与客户企业分属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客户企业为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与高生产率企业的情况下,供应商数字化转型对其劳动雇佣规模的溢出作用更强。若客户企业位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地区或东部地区时,这种作用也更为突出。本研究的结论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及稳定与扩大就业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辛冲冲;罗杨帆;钟舜彬;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理论阐释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城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1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城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讨论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协同程度高的城市、经济状况好的城市,以及互联网水平高的城市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增加政府环保支出来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因此,建议继续加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因地制宜施策,差异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增强城市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其长期高效促进各城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联动协同发展。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罗鉴;郑艳琦;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亟须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根据2013 2022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机制分析发现,该试点政策能够通过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此效应在非高科技企业和地区物流资源丰裕度较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效应,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微观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政府数字服务能力协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分析
李燕凌;蔡湘杰;推进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协同,是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对催生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5 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混合QCA与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复杂中介模型,探究组态路径如何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并协同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六类组态路径可以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其中,政府组织开放性、数字基础设施或社会需求良好,数字技术应用或公民素养较好的组态路径通过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但公民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也造成政府数字服务无法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信贷市场化既能强化组态路径对政府数字服务能力的驱动作用,也能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效果。这说明,需要深化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公民素质建设,灵活调整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释放金融市场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成果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随机森林方法研究综述
方匡南;吴见彬;朱建平;谢邦昌;随机森林(RF)是一种统计学习理论,它是利用bootsrap重抽样方法从原始样本中抽取多个样本,对每个bootsrap样本进行决策树建模,然后组合多棵决策树的预测,通过投票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它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对异常值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容忍度,且不容易出现过拟合,在医学、生物信息、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介绍了随机森林原理及其有关性质,讨论其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
曾五一,黄炳艺关于调查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的评价分析一直是国内进行问卷调查时被忽视的议题。文章对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研究,并对国际上常用的一些统计评价分析方法及如何在SPSS统计软件包上实现的问题作扼要的介绍。
ESG表现、机构投资者偏好与企业价值
白雄;朱一凡;韩锦绵;ESG实践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运用面板回归模型、面板Logit模型,基于沪深A股3 400家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探究ESG表现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研究发现:(1)ESG具有价值创造功能,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2)吸引机构投资者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通过ESG实践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之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ESG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机构投资者存在ESG投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低迷。以上结论均稳健。拓展性研究发现,ESG的价值创造功能在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未表现出异质性,而机构投资者ESG投资偏好在产权和产业方面均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据此,提出加快ESG信息披露及监管标准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加强信息披露、培养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建议,该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中国ESG发展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
机器学习及其相关算法综述
陈凯;朱钰;自从计算机被发明以来,人们就想知道它能不能学习。机器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它吸取了人工智能、概率统计、计算复杂性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哲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文章主要从统计学习基础的角度对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相关的常用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分位数回归技术综述
陈建宝;丁军军;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在自变量X=x下因变量Y的条件均值与X的关系的线性模型。而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则利用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条件分位数进行建模。与普通的均值回归相比,它能充分反映自变量X对于因变量Y的分布的位置、刻度和形状的影响,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常关注尾部特征的情况。文章介绍了分位数回归的概念以及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检验和拟合优度,回顾了分位数回归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一些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做了总结。
随机森林方法研究综述
方匡南;吴见彬;朱建平;谢邦昌;随机森林(RF)是一种统计学习理论,它是利用bootsrap重抽样方法从原始样本中抽取多个样本,对每个bootsrap样本进行决策树建模,然后组合多棵决策树的预测,通过投票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它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对异常值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容忍度,且不容易出现过拟合,在医学、生物信息、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介绍了随机森林原理及其有关性质,讨论其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及其相关算法综述
陈凯;朱钰;自从计算机被发明以来,人们就想知道它能不能学习。机器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它吸取了人工智能、概率统计、计算复杂性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哲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文章主要从统计学习基础的角度对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相关的常用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
曾五一,黄炳艺关于调查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的评价分析一直是国内进行问卷调查时被忽视的议题。文章对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研究,并对国际上常用的一些统计评价分析方法及如何在SPSS统计软件包上实现的问题作扼要的介绍。
ESG表现、机构投资者偏好与企业价值
白雄;朱一凡;韩锦绵;ESG实践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运用面板回归模型、面板Logit模型,基于沪深A股3 400家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探究ESG表现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研究发现:(1)ESG具有价值创造功能,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2)吸引机构投资者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通过ESG实践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之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ESG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机构投资者存在ESG投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低迷。以上结论均稳健。拓展性研究发现,ESG的价值创造功能在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未表现出异质性,而机构投资者ESG投资偏好在产权和产业方面均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据此,提出加快ESG信息披露及监管标准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加强信息披露、培养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建议,该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中国ESG发展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郭显光文章指出《统计分析软件SPSS/PC+》中主成分分析举例中的一处错误,比较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异同,进而指出用SPSS软件不能直接进行主成分分析。作者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关系,提出一种先用SPSS的PC法得出因子载荷阵,然后求出特征向量,建立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