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随机森林方法研究综述
方匡南;吴见彬;朱建平;谢邦昌;随机森林(RF)是一种统计学习理论,它是利用bootsrap重抽样方法从原始样本中抽取多个样本,对每个bootsrap样本进行决策树建模,然后组合多棵决策树的预测,通过投票得出最终预测结果。它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对异常值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容忍度,且不容易出现过拟合,在医学、生物信息、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介绍了随机森林原理及其有关性质,讨论其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
曾五一,黄炳艺关于调查问卷可信度和有效度的评价分析一直是国内进行问卷调查时被忽视的议题。文章对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研究,并对国际上常用的一些统计评价分析方法及如何在SPSS统计软件包上实现的问题作扼要的介绍。
机器学习及其相关算法综述
陈凯;朱钰;自从计算机被发明以来,人们就想知道它能不能学习。机器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它吸取了人工智能、概率统计、计算复杂性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哲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文章主要从统计学习基础的角度对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相关的常用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分位数回归技术综述
陈建宝;丁军军;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在自变量X=x下因变量Y的条件均值与X的关系的线性模型。而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则利用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条件分位数进行建模。与普通的均值回归相比,它能充分反映自变量X对于因变量Y的分布的位置、刻度和形状的影响,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常关注尾部特征的情况。文章介绍了分位数回归的概念以及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检验和拟合优度,回顾了分位数回归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一些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做了总结。
ESG表现、机构投资者偏好与企业价值
白雄;朱一凡;韩锦绵;ESG实践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运用面板回归模型、面板Logit模型,基于沪深A股3 400家上市公司2013—2020年数据,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探究ESG表现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ESG投资偏好。研究发现:(1)ESG具有价值创造功能,上市公司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2)吸引机构投资者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通过ESG实践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之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ESG影响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机构投资者存在ESG投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短期经营绩效低迷。以上结论均稳健。拓展性研究发现,ESG的价值创造功能在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未表现出异质性,而机构投资者ESG投资偏好在产权和产业方面均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第二和第三产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ESG表现良好的上市公司。据此,提出加快ESG信息披露及监管标准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加强信息披露、培养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建议,该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中国ESG发展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
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及其实证分析
张卫华,赵铭军文章认为无量纲化方法的合理性取决于运用该方法对被评对象进行等级排序的合理性。根据序号总和理论,在逐步探寻合理等级排序依据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无量纲化方法所做的等级排序与合理等级排序的等级相关系数来进行无量纲化方法的优选,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线性综合评价模型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张立军;袁能文;分析与比较各种指标一致化与无量纲化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构建兼容度指标对无量纲化方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线性综合评价模型中,减法一致化方法、Z-Score法和极差化法相比其他标准化方法更为有效。选择合适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研发投入、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羲;张强;侯稼晓;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制造业的缺点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企业创新、落后工艺和产能变革等迫切需要得以改观,以期使制造业实现良性发展。选取692家A股市场制造业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财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政府补助、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均与企业创新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要通过建立健全补助事前调研制度、加大补助力度、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和拓宽补助渠道等措施来提高政府补助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和制定研发规划等发挥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联研究
金灿阳;徐蔼婷;邱可阳;基于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视角,结合模糊集合思想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五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并编制2012—2019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强度,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级递减;数字经济关联网络初步成型,各地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逐步增强,省域数字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大幅提升;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作为结构洞占据者,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拥有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河南、陕西和四川有效规模和限制度提升较快,被视为结构洞的潜在占据者;数字经济发展的小团体聚集特征明显,省级层面形成了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动作用明显强于外部影响;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限制,西北子群成员交流疏淡,其子群内部密度低于网络整体密度,数字经济联系纽带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基于AHP-DEA的传媒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景琦;在系统分析传媒业上市公司财务目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量的传媒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34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得出了财务绩效综合排序、规模收益状况,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