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朕玮;朱建明;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溯源难等问题,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采用的相关议题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研究方向,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于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尚未形成共识,对于影响效应的综合性评估还有待完善。利用元分析方法,以国内外已发表的34篇实证研究文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归纳和识别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异质性的调节变量,并分析影响因素与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间的中介变量。研究表明:复杂性与成本对于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其余的11个变量均正向影响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但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异质性。通过调节效应分析发现,量表等级、应用领域和研究地域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在感知易用性影响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意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在推动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过程中,应促进企业对区块链技术有用性的感知,从具体的情境出发推动技术的应用;完善企业的设施及人员条件建设,提高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用能力;加强对区块链技术采用的指导,营造良好的技术应用环境。
2025年08期 v.40;No.299 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楠;赵桐浦;完颜瑞云;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企业的ESG表现受到监管部门、投资人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竞争环境和条件,进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深入探讨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竞争力,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到底是正向的“治理效应”还是负向的“饰窗效应”,抑或兼而有之,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以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与公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通过增加企业公益捐赠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社会”渠道(S维度)和“治理”渠道(G维度),即ESG表现的“治理效应”。然而,在“环境”渠道(E维度),ESG表现反而导致了企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这可能表明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努力更多是为了表面形象,展现出ESG表现的“饰窗效应”。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增强对ESG策略的实质性投入以确保治理效应的持续优化。同时,政府则应通过鼓励行业标准制定、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措施的真实性审核以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防范“饰窗效应”的出现。
2025年08期 v.40;No.299 8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婷婷;李晓琴;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通过提升企业信贷资源,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加强环境治理来促进企业改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更好地促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水平、环保守信企业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深入推进跨区域和跨领域信用信息共享的地区,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能显著改善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ESG表现;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创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试点”政策协同作用下,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赋能下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也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信用数据驱动的ESG治理体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08期 v.40;No.299 10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国忠;张文新;
绿色创新扩散在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和提升经济绩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管创新认知对企业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新补助、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创新认知正向促进绿色创新扩散,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吸收能力在高管创新认知对绿色创新扩散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创新认知能通过提升企业吸收能力进而促进绿色创新扩散水平;创新补助在高管创新认知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更能通过高管创新认知促进绿色创新扩散。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中西部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东部企业的高管创新认知水平提升更能促进绿色创新扩散。从理论上拓宽了绿色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的研究,完善了高管创新认知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为揭示高管创新认知影响绿色创新扩散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5年08期 v.40;No.299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