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豪;毛中根;
随着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型城市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方向。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的演化分析表明,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性规律是,从初级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再到消费型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往往同时承载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只是在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生产与消费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替代,进而形成城市功能的连续型转型。城市建设不应脱离城市自身禀赋特征推动厚此薄彼的功能转变。为考察中国城市功能转型进程,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消费型城市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度了消费型城市指数。对中国54座城市的测度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属于典型消费型城市,深圳、广州、杭州和成都属于成熟消费型城市,其他城市的消费型特征不明显,属于转型消费型城市或雏形消费型城市。世界知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经验包括提升城市影响力,完善城市设施,集聚高端品牌,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国际交往,建设地标商圈等,这些发展经验为中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适应性转型是推进城市功能转型需要坚持的原则。培育消费型城市,需要统筹城市的生产和消费,认清城市类型,把握转型进程,规避过早或过缓推进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
2025年06期 v.40;No.297 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苑泽明;谢枚玲;刘甲;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据资产与多要素协同联动对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和协同理论,遵循“共生基质、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共生理论框架,以681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数据资产与内部传统生产要素、外部关系资源及环境条件协同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首先,单一因素均不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从组态视角出发探寻多因素联合驱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其次,存在三类实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组态,分别是数据资产为核心的无形资源主导型、数据资产为辅的无形资源与物质资源并重型、数据资产缺位下物质资源主导型。三类不同的组态体现了数据资产发展程度不同的企业在面临不同的传统要素资源、关系资源和外部条件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可行路径。同时,也有三类组态会导致制造业企业非高质量发展,再次证明数据资产与多因素协同的必要性。最后,数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企业资产结构轻量化,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启发企业应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更为契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也为政府数据资产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6期 v.40;No.297 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云洁;刘娴;杨淋杰;
数字贸易韧性反映了数字贸易在遭受外在不确定冲击时,实现复苏和保持稳步发展的能力,是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测度了2010—2022年中国与5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韧性水平,剖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进一步揭示了数字贸易韧性的组态提升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整体来看,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与“一路”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韧性平均水平高于“一带”国家;分维度来看,数字贸易的抵抗与适应能力最强、结构转换能力次之、恢复调整能力最弱。第二,从动态演进来看,低韧性国家数量明显减少,数字贸易韧性向好发展,但空间差距逐步扩大,多级分化现象有所增强;总体差异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组内差异贡献;马尔可夫链结果表明,数字贸易韧性具有“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特征,难以实现跨等级转移。第三,在组态机制上,高水平对外开放、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数字贸易韧性的重要保障;根据研究对象发展状态和经济技术环境的不同,各要素对不同组别数字贸易韧性的组态提升路径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为把握数字贸易韧性发展规律、提升经济体数字贸易韧性水平提供事实依据和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0;No.297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