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慧云;刘倩颖;罗峥汉;郑鸿锐;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化协同水平,分析其特征事实与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上升,制度维度的协同最优,效能维度次之,行动维度最差;数字化、绿色化水平都领先的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比单方面领先的企业更高;大规模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二,各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波动上升;高科技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高科技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重污染行业。第三,各省份企业双化协同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其中高—高集聚区以东部省份为主,低—低集聚区以西部与东北地区省份为主;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高且差异最小,成渝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低且差异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双化协同水平的演变规律,也为测度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10期 v.40;No.301 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下载次数:1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卫英;石华安;罗良清;
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是保障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重要基石。以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完全模糊相对方法测算企业绿色转型水平,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存在显著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呈现出持久的长期趋势。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转型效应、资源效应和信号效应的形式加速企业绿色转型。具体而言,政策通过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绿色转型提供新动能;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绿色转型奠定稳定资金基础;通过提高外部市场的融入程度,倒逼企业提升绿色转型的自主意愿,但各中介效应呈现差异的时序动态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应在环境规制高和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以及成熟型企业和具有技术背景型企业更为凸显。特别地,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异质性效应处理检验、工具变量法、排除小样本估计偏差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与内生性讨论。在资源环境约束与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本研究对寻找切实可行的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为客观评价中国工业互联网试点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10期 v.40;No.301 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广斌;栗靖茹;吴家庆;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有效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效率,而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研发人员流动在两者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研发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反之;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注重绿色创新资源禀赋,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
2025年10期 v.40;No.301 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